39.16万人、207.93万人,这是今年3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新增用户数量和使用人数。网上立案、在线送达、在线调解、远程庭审……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一份建议,推动了疫情期间法院“在线办案”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诉讼按下“暂停键”。由于假期顺延、交通管制等原因,难以在法定期限内审结的案件,可否延长审理期限?各级人民法院应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审判管理工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的高子程时刻关注着疫情,也在思考疫情形势下司法审判遇到的新情况。
“春节期间,我一直关注着疫情,也发现律师执业受到影响,有的律师无法按时参加庭审,有的律师无法现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为此,高子程积极行动起来,开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征求律师的意见,“不少北京的律师提出,能否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延期开庭审理案件、适当延长审理期限,同时,利用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在线诉讼平台,减少面对面诉讼活动,最大限度保障诉讼参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并保障疫情期间各项诉讼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认真听取、收集部分律师的意见后,1月28日,高子程认真地写下一份“疫情背景下法院延期开庭审理案件”的建议,并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
提出建议后的第三天,最高人民法院人大代表联络室负责人短信回复高子程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采纳此建议。
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疫情防控期间,该延期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延期审理,对于符合诉讼中止条件的案件,依法中止审理或执行,对于申请诉讼期间顺延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情况紧急的案件,应当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庭审理,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视频开庭形式。
此后,各地人民法院陆续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审判执行工作安排。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人民法院积极依托在线诉讼平台,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送达等在线诉讼活动,确保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平稳有序运行。最高人民法院还印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推动“在线办案”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化机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司法保障。
作为一名法律界人大代表,高子程积极关注推动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为高效应对疫情等,他建议出台与慈善法配套的行政法规,细化捐赠款物使用公开标准、接受公众监督。
高子程在建议中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救助、应对反映出我国慈善捐赠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慈善捐赠信息公开、监督管理等机制还不够健全,慈善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高子程说,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对于以法促善、依法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些规定过于宏观,比如对募得款物使用情况的公开标准不明确、慈善行业规范指引和公众参与的有效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高子程建议,出台与慈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细化捐赠款物使用公开标准,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建立慈善大数据监管平台,确保对慈善款项支出明细、定向捐赠物资流向、慈善物资质量保障等进行更加全面有效的监管。
像高子程律师一样,在由司法部律师工作局、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开展的“我为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很多律师提出了真知灼见。(记者 王亦君)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