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学习时候了解到国内外一些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先让孩子感受音乐,再学习具体的音乐知识技能。国外很多教材是先进行音乐审美活动再学知识技能,比如说菲伯尔教材就很好,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但是小汤就是个反面类型,不太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学具体知识再进行音乐审美,小孩子弹钢琴变的非常困难,小汤里面小孩子弹钢琴的过程是:高音谱号—右手—一线mi—3指—手型—一拍。小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把他们宝贵的时间精力几乎都花在了识谱、对琴键的熟悉方面,音乐性就放在了最后,这样就不太符合小孩子的学习规律,小孩子学习是需要兴趣作为最强大的内在动力维持的,那些外在的压力只是短暂的方法,如果积极性提不起来,小孩大脑皮层的神经反应就会减弱,注意力就会下降,然后收到家长、老师的消极反馈,这样更让钢琴学习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国内有的音乐素养课程,也是先进行音乐审美,再学视唱练耳、识谱……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先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还是先学习对音乐的感知?我就想人类刚开始对音乐进行实践的时候,肯定是先有对声音的感知,发现声音有趣好听,才有动机去探索。小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感知,就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他会想我为什么要学音乐?我凭什么要学?大人说因为它好听,但是没有明确的审美活动孩子一样没有学习的动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