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向先进制造业中心阔步前行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焊接生产线 长安汽车供图
重庆市作为我国传统的制造重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抓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5.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较2020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雍黎
永川区长城汽车西南制造中心(二期)项目开工、梁平区签约智能终端玻璃盖板生产等项目……春节长假后,重庆市23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437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都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兴产业布局,这为重庆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力量。
重庆市作为我国传统的制造业重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抓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5.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较2020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绘制路线图,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虎年新春刚过,长安汽车重庆两江工厂内各条生产线已马力全开,2月28日长安汽车第二代CS75PLUS正式上市,目前订单已破2.3万辆。“正是由于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我们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说,今年1月长安汽车共销售27.72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55%。
作为重庆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近年来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表现亮眼。汽车产业中高端新车型持续热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21.3%,2021年,重庆汽车产业产值、产量同比增长15%和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2%。下一步,重庆还将加快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运营环境。
在汽车制造领域,重庆市科技局加强部门协同,多年来稳定定向支持长安汽车开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依托项目支持,突破了七合一电驱动系统开发等800余项关键技术,掌握了脉冲加热等384项核心技术,电池安全、超低能耗等方面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承浩介绍,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依托重庆市项目的支持,长安汽车突破传感融合、横向轨迹规划、精确轨迹跟踪、纵向控制、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12项核心算法开发,发明了基于“人—车—路”风险态势评估的轨迹规划与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座舱SOA软件架构。这些科技已经应用在UNI-T、CS75PLUS、CS55、CS95等系列车型上。
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一批重大技术成果问世,8个Ⅰ类新药进入Ⅰ期临床试验、2个Ⅰ类新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瞄准重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庆编制科技进步路线图,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以“快速响应+精准服务”“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良种创新等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战略性技术,开发一批战略性产品。
布局创新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世界最宽镁合金板材和型材、世界最大镁合金铸件等已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大规模应用;镁基储氢材料、新型镁电池材料的研发有望引发电池储能材料革命……这些成果都来自潘复生院士领衔的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该中心建有国家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重要研发平台,已成功开发出一批性能优异的能源新材料及产品,有力助推了“双碳”战略的实施。
批复实施《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签约建设中国科学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获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重庆通过布局技术创新平台,聚集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重庆市科技进步路线图,分类找准和补齐创新链条薄弱环节。”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表示,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上,重庆一方面积极创建轻金属、车联网信息安全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创新机构,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两江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近日由其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独立开发的“青鸥30”氢动力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这是国内第二架首飞成功的氢能、垂直起降、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科创+产业”发展,两江协同创新区瞄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2021年共引进设立研发机构40家;研发机构累计实现成果转移转化近120项,比2020年增长3倍多。
随着去年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科学城企业茁壮成长,西部(重庆)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朋友圈”进一步壮大,2021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速达15.8%。
据了解,重庆去年新引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等知名创新机构16家,累计引进创新机构共104家,落地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等研发机构64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深空探测、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开辟了未来科技竞争的新赛道。
“十四五”期间,重庆还将围绕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集中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产业价值链升级,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及工艺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布局发展未来通信、卫星互联网、前沿新材料、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原动力。
五年内引领新兴产业迈上万亿台阶
◎本报记者雍黎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创近六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77.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8.5%,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刚刚过去的2021年,重庆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与重庆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重庆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现在重庆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速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据重庆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9%,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45.1%。其中,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较2020年提高了0.9个百分比,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签约大猩猩玻璃重大补链项目、翰博显示液晶显示屏模块(LCM)项目投产,重庆两江新区新型显示产业的产业链更加完善。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个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8英寸工艺平台(微系统)项目实现量产,重庆启石元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填补国内4英寸金刚石晶圆片批量化生产空白,重庆高新区持续构建“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生态。长寿区新材料产业汇集德国巴斯夫、LG化学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0家,实现总产值约192亿元,同比增长29.7%。去年,重大项目建设、培育重点集群、产业招商,让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根据《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迈上万亿台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突破3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00家。具体来说,届时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13%左右,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将提升至35%。
重庆市发改委表示,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落地,今年将重点谋划布局集成电路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和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分析上,将推动成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上,将聚焦产业链优势环节,推动成渝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功能互补和产业链衔接,实现产业的融合互动和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上,重庆将加快推动巴南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打造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两江新区新型显示、长寿区新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还将围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开展市级集群培育工作,推动建设创新服务综合体。
朱华荣代表:创新是品牌向上的原动力
长安汽车供图
代表委员连线
◎本报记者雍黎
“当下新一轮的技术群突破,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带来了最佳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发展正在加速,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诞生!”朱华荣感慨道,中国品牌几乎从零开始努力,目前在汽车产品、品牌质量、智能化技术应用、营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情况已经有目共睹。而科技创新可以说是支撑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原动力。
“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力!”朱华荣介绍,长安汽车曾经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12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5.59%;2021年引进智能化、造型、数字化等关键领域成熟人才1489人、高级人才39人,较2020年提升了171%;与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行业组织等,成立技术创新实验室、创新中心等,进行领先技术研发,从而快速改变长安汽车的技术结构和产品技术水平,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庆汽车产业已贴上高端标签。”朱华荣表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重庆不管是创新研发还是产业链完善,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零部件,都在向高端制造方向发展,重庆售价10万元以上的整车产品占比,已从2017年的30%提升至超过40%。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我国汽车领域的强劲“风口”。预计未来5年,重庆电动汽车行业各方面都将迎来明显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技术、新平台也在一系列产品中得到应用。现在重庆汽车企业正在抓住这一机遇,全力展开面向高端的品牌布局,弥补过去产品结构上的短板。
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朱华荣建议,在政策上调整激励政策和鼓励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创新工作,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融合发展,用市场化的手段加速中国汽车科技产业进步。同时,提高科技人员,特别是基础科研人员的待遇。朱华荣说,一个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撑。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在这方面进行引导,让基础科研人员在荣誉、物质等方面有更多收获,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做好基础研究。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