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能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把精度精确到0.1毫米。”近日,记者来到两江新区企业重庆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仕康),在研发实验室,博仕康研发总监邬江向记者说道。
【资料图】
邬江所说的这款产品为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凭借其强大的软件功能,配合硬件支撑,解决了术中图像漂移(图像无法聚焦、与实际位置不匹配)的导航共性问题,实现了手术信息实时可视化动态跟踪,帮助医生进行精准手术治疗。
陈昕 摄
痛点制约骨科手术精准度
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曾是困扰骨科手术的三大难题,导航技术能够帮助医生实现术中可视化螺钉植入,降低技术壁垒,缩短学习曲线。
不过,市面的手术导航系统主要分为“光学导航”和“电磁导航”,多存在精确度不佳、术中影像漂移等问题,实际应用价值相对偏低。
“两者对手术环境的要求也都比较严格,医生需要在有限的视野下,凭借着大脑中对深部组织解剖的记忆和三维想象,配合透视镜来完成手术操作,而人眼的视觉又存在一定的误差。”邬江提到,医生手部的控制力、稳定性等因素也大大影响着手术效果。
痛点制约,导致骨科手术存在二次手术率高、医生受辐射强等弊端。
“这些痛点不解决,对医生和病人而言,都会增加手术风险。”邬江说。
历时5年
研发动态图像分割实时追踪
如何解决困扰骨科手术的这些难题?
“设备必须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曾是大学教师的邬江意识到,必须从软、硬两方面发力,研制出一套全新的手术操作系统,让医生对手术器械在病人哪个解剖位置一目了然,使骨科手术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
有了想法,可要将这一的理念变为现实,却不如想象中简单。
“2016年,博仕康开始策划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项目,在此之前,并没有可以模仿的产品供我们借鉴。”博仕康董事长夏桂锋说。
陈昕 摄
首要难题就是精确度。
夏桂锋介绍,在所有的智能化手术当中,精准是第一步,如果没有精准的定位,后面的智能医疗无从谈起。
为了解决术前3D图像在术中场景下的定位问题,博仕康软件研发小组拍摄了大量的X光影像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并开始进行长期艰苦的封闭式开发。
敲代码、吃饭、睡觉……很长一段时间,邬江和研发团队吃住在一起,干不动了就休息,睡醒了就继续干。
为了兼容目前各大医院手术室已有的影像设备,测试小组利用每天晚上手术室空闲的时间突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系统bug,最终圆满解决了系统和各类影像设备的互联互通问题。
传统手术过程中,为了降低辐射伤害,医生需要穿着特定的配套服装进行手术,一次手术下来,对医生的体力要求很高。
如何避免X光电离辐射带来的伤害,同样是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建立了项目攻关专项小组,研发团队通过科学的计算和无数次实验,得到了客观的实验数据,圆满的完成了影像拍摄任务。”邬江说。
历史5年多,随着难题一个个破解,博仕康解决了骨科手术导航图像漂移等共性问题,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正式面世。
“首次将光学定位和电磁定位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邬江介绍,通过软硬件结合加上核心算法,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成功实现了光磁一体同机追踪、定位和自由切换等功能,解决了医学实践中一直未能解决的图像漂移问题。
全国首例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的颈椎前路手术 图片来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网
不仅如此,通过大量的算法和配准技术,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实现了术中的X线与CT、MRI图像融合及配准,完成图像的实时追踪,从而使医护人员在显示器看到的影像与患者的手术部位是及时匹配的,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的安全,也将原有的手术导航的适用范围和精确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0.1毫米,是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所能达到的手术精度。
“这样的精度,大大提升了微创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邬江说。
去年,博仕康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研发团队历时5年多的成果,有了最好的回报。
记者了解到,博仕康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全国首例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的颈椎前路手术就于去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顺利完成。
主导这次手术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教授刘浩表示,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精准度高,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可为广大颈椎病患者送去福音。
“我们已经在研制新一代创新产品,并希望把产品投向更多的科室。”夏桂锋说,两江新区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作为产业版图中的一员,对下一步在两江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尽快推出新一代产品,更好地赋能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为医患服务”。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