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报名参加3月21日举办的‘2023数智英才双选会’。”活动前期,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就已经开始向中软国际教育集团西南区域总经理文斌咨询起来。
“这是基于多年合作积累下来的深厚信任,去年,他们公司的招聘需求超过一半是通过我们进行招聘。”文斌谈到。
(资料图片)
3月21日,“2023数智英才双选会”在两江新区的重庆互联网学院举办,63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招聘单位提供了1200余个岗位,吸引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等20余所院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超1500名高校求职者参与了此次双选会。
引育并举 双管齐下
围绕产业抓人才,抓好人才促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人才引育又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关键要素。
当前,重庆正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两江新区也在大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不可或缺。
“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基数小,外流比例大。”文斌谈起了目前存在的两大“人才难题”,也提出了重庆中软的破解之法。
一方面,可依托中软国际教育集团自身二十余年的IT职业教育经验,联动四川、武汉、辽宁、天津、西安、厦门等19个中软卓越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及两江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招引人才。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相比起招引,如何更好地“育”,练好自身“内功”更为关键。
为此,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在两江新区布局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采取政产学联合的模式,通过引校入园、引生入企、按需定制,采取“1+1+N”的模式联合办学,协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本地院校,打造产教联合体,构建引育协同体系,联合培养特色应用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聚力打造两江新区乃至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生态,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主要面临师资工程能力不足、工程实践资源支撑不足、学校对产业感知度弱三方面问题。”文斌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产业所需人才,培养过程要瞄准企业真问题,提炼真课题,产生助力产业的真成果,实现产教融合“双赢”局面。
育人有道 实战为本
产业端有需求、有设施、有市场,教育端有人才、有资源、有平台,只有双方相互配合、互为表里,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能被市场接纳的高素质人才。
“云服务应用开发与迁移实训”“领域项目综合设计实训(敏捷软件开发)”“专业实习”……
翻开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与西南大学联合培养的课程目录,实训课程占比超过50%,大一到大三每学期期末或小学期都有学期实训。同时,大部分课程都与企业共建,由企业提供支持或独立开课。
“教学就是实战,我们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案例、项目经理、工作压力以及工作机会,从一个bug的解决,到一款产品的诞生,培养学生编码、创新、复杂问题解决等专业综合能力,最后实现‘即插即用’,让学生与真实职场无缝衔接。”文斌说。
“我们去年通过与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联合培养20多名人才,仅有1人流失。”两江新区的重庆汉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汉思智能”)相关负责人说。
汉思智能主要经营智能科技、工业软件开发等业务,之前一直苦于难以找寻合适人才以及流失率较高。去年,汉思智能与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合作,从数百名候选者中挑选30名进行联合培养。
“在为期三个月的联合培养中,学生将完全脱胎于课堂,投身于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战’,需求文档、原型构建、代码编写等都需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完整的能力体系。”文斌说。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前期介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匹配度,同时在工作中,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更加精准判断自身是否适合企业,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磨砺了学生职业心态,培养学生企业忠诚度,从而实现双向奔赴,降低人才流失率。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政产学模式,在本地实现的三方合作,为两江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解决真问题,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而这种案例在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不胜枚举,2022年,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便为两江新区博瑞得科技、大陆汽车、梧桐车联等企业输送500余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在重庆地区更是培养超过2000余名人才。
下一步,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联合体,形成政府、企业、校方、行业多主体参与的“四位一体”培养体系,让高校了解企业需求,让企业介入高校人才培养,从而培养更多高质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公司还将致力于打造重庆数字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充分盘活全市人才数据资源,即是企业人才大数据平台,也可作为人才服务平台。
标签: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