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同程生活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申请破产重整后,贝贝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贝店近期也被曝拖欠商家货款、保证金未退的情况。
有商家向新京报记者反馈,据其了解“目前已经登记的有1479个商家,被拖欠货款近1.4亿元”。与此同时,部分商家对货款的流向存疑问,甚至有商家猜测资金被企业烧钱用于拓展新项目希美。
8月18日,新京报记者采访贝店一位工作人员,她称“确有拖欠商家货款、保证金未退情况,但具体的商家数量和金额以及资金流向,我并不掌握”。目前,商家一直期待的解决方案迟迟未出。新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属地相关部门正督促涉事平台企业尽快出台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包括社交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私域电商在内的新兴电商平台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因供货商的力量分散,在缔约中的话语权更加弱势,缺乏交涉谈判、维护权益的能力,这也可能会引发强势的平台经营者出现不及时兑现货款、随意占用货款等情况的发生。他认为,“有关方面可以推动形成一定的平台资金监管政策,来保障供应商的资金权益不受侵害。”
贝店被曝拖欠货款超1亿元
针对贝店拖欠商家货款一事,近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贝店一名商家宁辉(化名)。宁辉从事食品零售类,2018年开始向贝店供货,并缴纳1万元作为保证金。今年7月,他发现5月和6月的货款一直没有到账,7月后竟然没有开出账单,这让他意识到“出了问题”。宁辉还发现不少商家都遇到了拖欠货款的问题,“我们家货款有3800元,保证金1万元,算是比较少的。据我了解,目前已经登记的有1479个商家,被拖欠货款近1.4亿元。多数是今年4月之后未打货款,不能提现的。”
图/商家提供的拖欠货款的登记表格。受访者供图
宁辉认为,贝店方面一是违约,不能按时出账单;二是供应商不能在平台按时提取货款;三是申请退店的商家,未收到本应30天内退还的保证金。
新京报记者查阅了贝店保证金制度,内容显示商家入驻贝店时需缴保证金,比如国内联营商家1万元,跨境代发业务商家1万美元,商家需要退出贝店,需向贝店提出保证金退还申请,“贝店审核通过后会在30天内将保证金退回到打款银行账户。”
对于拖欠货款一事,8月18日,新京报记者采访贝店方面一位负责为拖欠货款商户登记的工作人员,其称“货款未结算及保证金未退的情况是有的,具体金额和商家数量,我不掌握,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她同时称“目前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正在推进。”
目前宁辉和其他商家也在向贝店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反馈。有消息报道称,8月13日,贝店的商家代表与贝店方面进行协调,商户代表在协商会上针对“什么时候打款,等待期限有多久”“货款资金去哪了”“保证金为什么不退”等问题对贝贝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该商家代表称“企业没有给予正面回复”“沟通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宁辉告诉新京报记者,属地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负责协调解决。8月17日,新京报记者以商家身份咨询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管委会已经介入拖欠商户货款事件,“拖欠货款的金额到底有多少还不掌握,需要商家与贝店共同拿出账本核对”,“上次(8月13日)协商会,贝店方面未拿出具体方案,我们现在督促企业尽快拿出方案举措,届时也会让企业在官网发布公告,被拖欠货款的商户可以通过拨打贝店方面预留的手机号进行登记。”
对于该事件的最近进展,以及供货商提到的初步统计登记“有1479个商家,被拖欠货款近1.4亿元”相关事宜,8月19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进行核实,接听电话的人员称“有部门正在处理这件事,具体我不太清楚”,“有采访需求需联系宣传部门”。
货款流向受质疑
对于贝店未能按期给付货款的原因,宁辉认为,企业不是没有钱,是将资金转做他们的新品牌希美了。事实上,货款的资金去向也是不少商户质疑的地方。“其实我6月、7月是有(销售)小高峰的,为什么这两个月收进来的钱不足够支付5月份已经确认的账单,那么资金去哪里了?”一位商户在其社交平台视频号中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8月18日晚,新京报记者打开贝店App看到,贝店将于8月23日开启重启计划,原贝店店主可升级做希美品牌的销售。对此有商户认为,“贝店将平台首页重要资源推荐位给了希美,且不断力推希美,说明正在大力扶持他们集团自己的品牌。”
图/贝店App截图
此前有报道称,贝贝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希美总裁张良伦谈到资金问题时说“疫情导致公司销量下滑,投入的资金无法变现,资金并没有被非法挪用”。
对于有商家质疑“货款资金用于希美”一事,8月18日,上述贝店负责为拖欠货款商户登记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没有办法给到准确回复,我只负责登记”,并称“公司暂时不接受采访”。
8月18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指出,供应商入驻电商平台或者委托平台代销货物,如果双方约定将用户支付的货款先打到平台,再由平台基于一定的条款,经过一定的期限之后支付给供应商,在这种支付结算模式下,平台企业如果不按约定结算付款给供应商,就属于违约行为。
薛军分析认为,平台企业出现资金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烧钱进行平台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而引发。由于平台对资金需求量很大,会诱发平台去挪用本来属于供应商、由平台从用户那里代为收取的资金。“如果供应商与平台企业就货款问题,事先未约定资金监管、按时结算或者即时分账等,平台企业就有可能把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混同于平台的自有资金,平台企业也有冲动去支配这部分款项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这种行为一旦出现,就容易导致供应商的权益因为平台的资金链断裂而遭受风险。”
贝店要转型导购平台?
事实上,宁辉在发现贝店拖欠货款后,就选择立即退出。让他做出这一决定,还因为他看到贝店在走下坡路。2020年,他向贝店的供货量开始减少,“大约为以前的一半”。他认为“整体环境以及平台经营不善是重要原因”。
贝店式微从去年就有迹象。据媒体报道,2020年3月,贝贝集团出现大规模裁员,裁员约2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0%,涉及贝贝网、贝店、贝仓等多个业务板块。 彼时,贝贝集团回应称:“上述消息并不属实。此次裁员人数仅为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
贝店还面临商家流失的情况。8月18日晚,新京报记者在贝店App看到,贝店商城产品不少显示“下架了”。点开“美食”页面中的产品,仅有5款产品在售,其余均显示“商品已下架”。“生鲜”页面中仅1款泡菜显示在售,其余产品则是“商品已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据贝店商家提供的来自贝店业务调整通知显示,“原商城业务将于8月10日升级为导购业务,接入淘宝第三方供应链”。新京报记者向贝店客服核实,客服称系“导购业务与商城业务现在是并存”,不过客服也说贝店“未来是计划转型”。当被问及是否要做纯导购型平台,不再有商家业务时,她回复“具体不清楚”。
天眼查显示,贝店创立于2017年,是为店主提供的一个开店平台,所属公司为杭州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杭州贝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张良伦为疑似实际控制人。贝店有一条融资记录,于2019年5月7日获8.6亿元投资,随后无新增融资记录。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杭州贝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张良伦,持股51.2%,该公司全资控股的另一家企业——杭州贝店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正在进行简易注销。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简易注销的公示时间自8月5日至8月24日。截至8月17日,该注销公告有117条异议信息,异议内容主要为“有债权债务未结清”。
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图
据官网资料,创建于2011年的贝贝集团旗下拥有贝贝网、贝店、贝仓、贝省等多个业务,今年4月推出新业务“希美”,如今又计划转型做导购平台。在业内看来,相比其他同类型电商平台,主要业务之一的“贝店”以及其他业务都显得不温不火。有专家认为,贝贝集团对商业整体趋势和消费模式,以及自身未来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应当有更多研究。
专家建议推进平台资金监管政策
除了贝店,社区团购同程生活于今年7月初也遭遇了供应商集体讨要货款情况。7月底,同程生活终于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重整。与此同时,社区团购食享会近期也被曝武汉总部人去楼空,公司暂无回应,该平台小程序已无法正常显示。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社交分享型的电商平台经历了团购、微商、拼购等模式,在2018年迎来高峰期。随着资本一拥而上后的冷静,2019年逐渐陷入疲软并开启一轮淘汰,包括仅存活16个月的淘集集,在破产前也经历了拖欠商家货款“无力偿还”,于2019年12月宣告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因经营不善爆发资金危机,于2020年3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近几年新兴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加之公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拥有私域流量优势的新兴电商平台竞争也更为激烈。8月18日,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兴电商凭借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仍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这类电商模式的不断成熟,真正合规的头部玩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尽管新兴电商行业被看好,但从折戟的平台企业看,不少与资金问题有关,背后折射出行业的问题值得深思。上述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电商平台频频爆雷,究其根源是平台对商家资金池使用不合规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电商行业由于交易流和物流无法匹配的缘故,平台代收用户资金再结算给卖家似乎成为了行业共识,同时也为平台“资金挪用”埋下隐患。因此,无论对于电商行业标准的树立,还是商家权益的保障,实行有效的资金监管都非常有必要。
薛军表示,“一旦平台企业确系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破产,供应商的权益就不一定能得到实现。这种经过平台的货款支付结算模式,对供应商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这样的风险,有关方面可以推动形成一定的平台资金监管政策,来保障供应商的资金权益不受侵害。”此外,他指出,如果出现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违约行为,供应商可以联合起来通过提起共同诉讼,申请财产保全等方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不少电商平台正通过分账设置商家账期的模式,来对商家资金进行监管,通过这种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资金管理方式,企业不能触碰商家资金,也不会人为干预商家资金。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危卓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