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鱼复工业园区憩舍酒店,杨霞与孩子们合影。(摄于八月九日)见习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资料图)
■从2011年首次向贫困学生伸出援手,12年里,杨霞帮助了7个孩子。这些孩子或父母去世生活拮据,或面临辍学困境。杨霞用温暖的双手接住了无依无靠的她们,让她们有机会重新奋起奔跑
■除按月资助以外,杨霞更看重对孩子们的“精神帮助”。在受资助女孩阿吾心中,“杨阿姨”既是那个改变了她命运轨迹的好心人,也是她的“重庆妈妈”
见到阿吾时,这个22岁,扎着马尾、皮肤黝黑的女孩儿正在一家咖啡馆忙碌着。积极、乐观、爱笑的她,把生活的苦涩藏在了深处。
500多公里以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是阿吾的家。家里3个孩子,她排行老大,全家5口人的开销全靠父母务农的微薄收入。经济的重担曾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阿吾一度面临失学。
5年前,杨霞的出现,让这个乌云密布的家庭看到了一线希望:在一位爱心人士的“牵线”下,阿吾得到了杨霞的资助。不仅如此,在杨霞的帮助下,阿吾从前年开始,利用寒暑期到重庆打工,学费基本有了着落。
从2011年首次向贫困学生伸出援手,12年里,杨霞帮助了7个孩子。阿吾是其中之一。
这些孩子或父母去世生活拮据,或面临辍学困境。杨霞用温暖的双手接住了无依无靠的她们,让她们有机会重新奋起奔跑。
现在,杨霞的爱心之举已传播开,她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好人”称号,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不值一提的小事。”
初见
在人生“拐点”处相遇
杨霞是国家税务总局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鱼嘴税务所的一名普通干部。从2008年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开始,杨霞一直热心公益。至今,她已经捐资助学7个孩子,其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资助了12年。
2017年,杨霞偶然得知,四川凉山州有些女孩家境困难,正面临失学问题,便立即联系当地的爱心人士,走进美姑县看望孩子们,并开始陆续资助当地的5个女孩。
阿吾正是被资助的5个女孩之一。遇到杨霞时,她正在读高一。在家里多次劝其退学的情况下,阿吾进退两难。
“妈妈说,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阿吾说,周围的同龄女孩大多都相继辍学了,别人看她就像看“异类”,她开始摇摆不定。
懂事的阿吾差点就要妥协,这时,杨霞走进了她的人生。
“杨阿姨鼓励我要读书、要自信,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无论如何,一定要走出大山。”杨霞的话像惊雷一样在阿吾心中炸开,让她坚定了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的信念。
在杨霞的鼓励下,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儿,阿吾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高中学业。如今的阿吾已经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新生活也在向她招手。
阿木洋子是杨霞资助的另一个孩子。与阿吾相比,阿木洋子家里的情况更显拮据:6个孩子,加上父母,一家8口人的开支全靠母亲打零工和父亲务农,读书成为一种“奢侈”。
正是在杨霞的资助下,阿木洋子的学业才得以继续,她的姐姐也才有机会来到重庆做兼职挣生活费,家里的阴霾逐渐被驱散。
交心
爱与信任下的“双向奔赴”
“以前我们坐火车、轻轨,都很害怕,因为没坐过,感觉很陌生。现在不怎么怕了,觉得很熟悉。”说完这句话,阿吾捂着嘴略带羞涩地笑了。
如今,一到寒暑假,就会有一批孩子来重庆找杨霞,而且人越来越多。2020年来了两个孩子,2021年来了5个孩子,今年来了9个孩子。她们都是来重庆勤工俭学的,有杨霞资助的凉山女孩,也有这些女孩的亲人、同学、朋友。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杨霞除了感觉责任重大外,也更加明白了这份暑假工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为了找暑假工,杨霞可费了不少劲儿。孩子们工作后也并非一帆风顺,各种情况层出不穷。
“今年来了9个孩子,有在酒店工作的,有在餐馆工作的,还有在厂里工作的,其中有4个孩子都换了工作地点,有3个孩子希望找两份工作,挣更多钱。”这些要求,杨霞全都帮她们完成了。
不仅帮忙找工作,杨霞还负责给孩子们租房子,添置生活用品,找车接送孩子回美姑县……这些看似平常的事,背后却有巨大的付出。
阿吾清楚地记得这3年她每次来重庆时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在快餐店打工,她觉得很新奇。第二次是在咖啡吧打工,她学会了做咖啡。“我第一次喝咖啡就喝了两杯,一晚上没睡着!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外国人,还跟他们合影了!”回忆起去年的经历,阿吾仍历历在目。
在杨霞的帮助下,今年暑假,阿吾进入一家外资咖啡企业打工。对阿吾来说,到重庆打工除了赚钱补贴家用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加了阅历,变得更加自信。
今年暑假来重庆勤工俭学的9个孩子中,有好几个都是第一次来重庆。
“我一开始特别害怕,怕我们打扰杨阿姨,没想到她特别亲切,又很热情,不仅帮我们找工作,还帮我们租房子、买被子、买洗漱用品。”第一次到重庆的达子说。
“杨阿姨给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叫‘最美一家姑娘群’。我们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在群里分享,互相交流。平时遇到烦心事也可以跟她倾诉,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阿果说。
从小心试探,到畅所欲言,杨霞用爱包裹着这些凉山女孩,女孩们也不向命运低头,用拼搏精神感动着杨霞,她们共同书写着爱与信任下的“双向奔赴”。
愿望
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事实上,杨霞更看重对孩子们的“精神帮助”。除按月资助孩子们以外,她还要求孩子们每个月给她手写一封信。
“经济上的帮助只是一部分,至少保持每个月一次通信,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才是真正的资助。”杨霞说,写信不仅可以锻炼她们的汉语写作能力,还能增进对孩子们的了解,帮她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让阿吾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时的一次通信。
阿吾在信中写道:“家里说,同龄女孩都没读书了,劝我也不读了。我该怎么办?”
“我14岁时差点辍学,但在同学的帮助下,我能够幸运地继续读书。如果我当时不继续读书,现在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份工作,也不可能有钱资助你们。我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希望你们也不要放弃学业,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杨霞在回信中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阿吾,让她下决心继续努力学习。
正因为如此,在阿吾心中,“杨阿姨”既是那个改变了她命运轨迹的好心人,也是她的“重庆妈妈”。
阿吾、阿木洋子、达子……那些辗转认识杨霞的凉山女孩都在杨霞的鼓励下,更加坚定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
爱是会传递的,杨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杨霞的带动下,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纷纷加入“爱心助学行动”,目前已资助了20余名贫困学子。
“遇到了就做,有能力就帮。”杨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简单的话语。
“让更多人加入助学队伍,让更多孩子不再因为贫困而离开校园。”这是杨霞朴实的心愿。
相信,这个愿望不难实现。
(文中涉及受资助学生均为化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226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226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