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疫情形势严峻。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攻坚期、关键期,来自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援渝医疗队抵达重庆,同心抗疫,共克时艰。两江新区成立寸滩方舱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指挥部,用心用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工作生活所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小妹”江亚蔓接到下沉通知,支援隔离酒店,开始了为期21天的“战”疫工作。
(资料图片)
11月23日:紧急抽调任务下达
11月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座城市突然按下暂停键,作为“江小妹”一员的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集中隔离酒店工作人员。
11月23日,刚结束电话采访,突然收到一份通知:紧急抽调集中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当时,正是防控工作最吃紧、最紧要、最关键的时期,集中隔离酒店工作人员紧缺,我已经是第二批抽调人员。
时间紧、任务重。中午接到电话后,下午就要去酒店报道。我的第一个联系人是爱琴海酒店群的点长,两江新区城管支队副支队长李宏伟。
第一个电话打过去“正在通话中”,第二个还是“正在通话中”。
好不容易打通后,李队长言简意赅:“我把地址发给你”,就挂掉了电话。
我赶紧收拾行李。在这之前,我已经居家办公快半个月,只记得之前的天气还不太冷。不知道要去多久,匆匆忙忙收拾了几套衣服后,我拎着大箱子出了门。
傍晚7点,天已经黑了,小区门口很寂静,所有店铺紧闭大门,道路两旁一辆辆小车整齐停放着,不时有外卖小哥经过。
惊讶于此时的安静,我忍不住拍下一张照片:道路空无一人,但居民楼里每扇窗户都是亮着的。
好不容易叫到一辆车,司机也忍不住和我聊起来,他说,这段时间都没回家,“一直在外面跑滴滴,晚上就睡车里。”
到了酒店后,继续和点长联系,他仍然非常忙碌。酒店大门口停着一辆大货车,货箱里满满当当的物资。
不久后,满载医疗队员的大巴车停在门口,他们是来自浙江丽水和温州的援渝医疗队,将进驻位于两江新区的寸滩方舱医院。交谈中得知,大部分队员都拥有丰富的支援疫情防控经验。
为了迎接这批医疗队的到来,两江新区精心组织、积极储备运力、制定方案,全力保障医护人员运输工作。
而我也成为了后勤保障工作的一员——及时联络调度车辆,保障队员出行。医疗队一共204人,但我们的后勤小分队实际只有5人,一位点长和两个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两江新区中医院的田青鸿和冉小玉。另一位是来自土储中心的周渝,他负责医疗队的餐饮。
队员进入方舱后,就要进行“闭环管理”。虽然是简单的4个字,但背后涉及到很多细节:比如单独的出入电梯,从电梯出口到乘车的路线设置,具体的送餐和清洁管理,包括楼层通风系统的设置......
确定好大致流程后,已是深夜。“明天接着干!”
虽然还未正式开舱,但已有不少队员组织好去方舱查看准备。我负责对接队员需求,明确出发时间、人数,向交管中心提出用车需求,及时反馈出车司机信息以及车牌号等等。
“这好像也没什么难嘛。”我暗自想到,但点长李宏伟却特意嘱咐我,一定要确认确认再确认。他告诉我,加上这次,他已经是第4次担任“点长”。
11月25日:工作正式开展
11月25日,为了让医疗队员有更好的住宿环境,我们一行人并入了新的点位。晚上,到达新酒店后,这里的点长陈洪正在讲电话,看到我们,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你们终于来了!”
他给我们看了密密麻麻的手机通话记录,告诉大家:“这两天得辛苦点,现在很多电话找到我,这会就接了几十个!”
入住后的当天晚上,点长就带领大家忙碌起来,对接三支医疗队总领队、副领队和院感专家,立即开展酒店158个布点的分区工作:要关闭防火隔门、科学隔离部分楼层、做到各区域相对独立;还要严格划分浙江温州、丽水和重医附二院进出酒店通道和住宿楼层,大厅四部电梯做到各自分离、互不叠加……
我仍然负责车辆联络,周渝负责用餐和生活需求,来自两江新区消防医院的曾琦全接替了冉小玉,负责健康保障。此外,还有一位司机孙策,随时保障大家的出行需求。
第二天一大早,手机提示音便不停响起。
“我是浙江丽水队,有3人出发去方舱。”
“我是浙江温州队,有十几人要马上出发。”
“丽水队,有二三十人下午出发。”
……
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车辆的紧缺。11月26日,医疗队开始陆续进舱,从晚上7:30开始,到次日早上8:00,一直有用车需求。由于对方需要的都是小型车,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车辆,无奈下只好求助司机孙师傅。
他白天已经跑了整整一天,听到我的请求,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没得事!没得事!晚上我去!”
但这一天却始终状况不断,深夜接到孙师傅电话,方舱将关闭,他不得不赶回来。我只好联系到之前有过出车经验的小型车车队,但在出发途中,出车司机突然被通知确诊为阳性 ……
这样一波三折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也终于明白为何一定要“确认确认再确认”。
正式进舱后,医疗队需要固定发车时间,由于温州队和丽水队都住在一个酒店,领队之间相互商量,可安排同一班车。
“小江,你能确定一下A3方舱到B5方舱有多远,司机需要开多久?”在确定具体方案时,温州领队向我提出咨询。
这个问题让我一时间怔住了,平日里对接的交管中心主要负责交通运输,只有建设单位才清楚内部情况。情急之下,我突然想到了融媒体中心的同事曾采写过方舱建设进展的新闻,便立即联系到她。在她的帮助下,得知两处距离很近,开车仅5分钟。
11月底:医疗队工作正常开展,全力提供服务
医疗队正式进舱后,我们的重点就是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和饮食安排。
11月的重庆,已是深冬,不少队员提出了采购保暖用品的需求。保障组成员周渝仔细对接每支队伍的需要,统计物品数量。
“物品已经配送到酒店,正在清点。”半夜两点,工作群里仍有消息弹出。点开看是一张照片:满满当当的物资堆在酒店门口,穿着一件防风夹克的周渝,在堆积如山的物资旁认真清点。
浙江队的口味清淡,而重庆的医疗队员更喜欢辛辣口味。工作组组织酒店餐饮部专门研究菜品口味,合理进行菜式搭配,个性化推出口味适中的红烧肉、红烧肥肠、烧白、小龙虾、辣子鸡丁、毛血旺等美食,得到医疗队员的充分肯定。
医疗队正式进舱后,工作组努力提供人性化温暖式服务。积极协调酒店,提供特色饮食;尽最大努力调剂医务人员的生活和心情,努力营造温馨舒适和放松的氛围。针对部分队员私人药品紧缺的问题,及时到药房采购配送50余批次,让队员非常感动。
我们住在八楼,闭环管理开始后,就只能通过楼梯步行。一日三餐领取累得够呛,保障组的成员们自告奋勇,一到时间就主动提出下楼帮大家取餐。
爬楼辛苦,但其中两位成员一天却要来回好多趟,他们是健康组的田青鸿和曾琦全。
来这里大半个月,我始终没见到他俩的“真面目”,每次见到他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严严实实的面罩。
清晨,他们在楼下给保障组和酒店工作人员做核酸采样;中午,他们还在楼梯间清点物资;傍晚,他们在楼道里消杀。
“等结束了,大家就可以好好聚聚了!”群里,没“露过脸”的曾琦全提议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附和。等任务完成,我们终能摘下口罩,看一看这大半个月以来并肩作战的小伙伴的模样。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