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盆景个展在位于两江新区棕榈泉Mall的叁隐茶室举办,造型独特、枝如游龙的盆景作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赏,其中,曾获重庆市盆景展金奖的作品——《卧龙报春》金弹子复合式盆景亮相。
题名为《卧龙报春》的金弹子复合式盆景。彭丽桦/摄
“茶室的古朴素雅与盆景的巧夺天工,两者搭配真是别有一番趣味。”观展者方敏一边近距离观赏盆景的艺术之美,一边享受着品茶带来的片刻悠闲时光。
(资料图片)
据悉,本次活动将盆景艺术与茶文化相结合,通过讲解中国盆景艺术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盆景。展览作品以微型和中小型的树桩盆景为主,以川渝地区特有树种金弹子为主,另外还有松、雀梅等。
展出的盆景作品大部分由“90后”盆景手艺人孙筱乔制作,她自18岁起开始修习盆景创作,至今已15载,正以独特、新奇的视角,探索着新时代盆景创作的新思路。
方寸之间有天地
在孙筱乔看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将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大树,浓缩于咫尺的盆钵之中,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它的美是形与意巧妙结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艺术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
具体来说,盆景的景、盆、几(架)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盆景艺术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主要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的艺术创作背后,则有中国山水画原理、中国国画美学、书法、诗词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现阶段,孙筱乔主要专研树桩盆景,“树桩盆景制作技术相对复杂,以树桩等生命体为素材,每一寸枝叶都需要精心呵护。”
据介绍,“微型”掌上盆景从培育到最终成形,通常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像金弹子这样的树种,将枝叶修剪后长出几厘米,就要1年。”孙筱乔讲到,从挖掘、培植、构思,到截干续枝、修剪造型、上盆、养护等等,整个过程都应顺势而为,让作品最终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成”的欣赏价值。
好的作品需要历经岁月沉淀,人亦是如此。等待树木成长的同时,孙筱乔也在不断地成长,不曾停止过修习盆景的步伐,既要在园里锻炼手上功夫,又要学习国画等理论知识,还要走出去学习优秀盆景前辈们的经验和长处,做到内外功兼修,终身学习。
“盆景还赐予了我,另一种岁月沉淀。”孙筱乔笑着展开双手。挖土刨坑、抓虫打药、种树修剪、上盆换土......时间看得见,她的双手布满了茧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活脱脱一双“锯子般的手”。
用匠心诠释守与变
“盆景创作,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唯有热爱不可辜负。”孙筱乔对未来的发展之路很坚定,希望能将盆景文化艺术让更多人知晓。
作为年轻一代的盆景手艺人,孙筱乔对盆景创作有自己独有的想法,引路人是她的师傅,一位深居简出,坚守盆景创作近50年的匠人,孙德柱先生。
孙筱乔18岁那年,正式跟随师傅修习盆景,成为了年龄最小的徒弟。“虽然我从小就接触盆景,以前师傅却是不愿让我全身心学习盆景。”孙筱乔告诉记者,等到我上了大学,真正地想明白决心从事盆景创作后,师傅才松了口。
孙筱乔从师傅身上学会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与坚守。“师傅是真正热爱盆景,坚持了近五十年。”她说,师傅手中的盆景比她年纪都大,甚至好多作品经历了20多年的制作仍未成型,“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雕琢的作品,岂止十年磨一剑。”
去年夏天高温时节,孙筱乔师傅养护了15年的一颗成型金弹子作品生命岌岌可危,那段时间他总是愁眉不展、日夜思虑,想要找到挽救的方案。
“听说,他有一天清晨4点多,突然喊着‘哎呀,我晓得了!’,蹭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5点天蒙蒙亮就出门救宝贝树了。”孙筱乔感叹,只有日复一日的专注和积累,才能有所谓的“灵感一现”。
师傅五十年如一日对盆景文化艺术的践行和痴迷,深深地打动了孙筱乔,时刻提醒着她作为一名“守艺人”应有的初心,她立志:要传承中国盆景文化艺术,让大众能从盆景艺术中获得身心的安顿。
无论走到多远,不忘来时的路。但盆景发展也要有所改变,表现形式要变,发展模式也要变。当前,孙筱乔创立的山下盆景这一品牌,也希望通过社会相关各团体或行业的力量,让微小型盆景走进更多人视野,进一步分享盆景的基础养护和制作过程,让大家体会、欣赏盆景的乐趣,获得身心的安顿和艺术享受。
与孙筱乔一起大力推广盆景文化的方敏女士(左一)、张倩女士(右一)
标签: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