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了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近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青鸥30”、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等多款无人机量产在即,即将迎来年终“大考”。
(资料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坚持原始创新与“独一无二”
“现在的时间很赶,多款氢动力无人机量产在即,应用户需求,个别参数在做最后的修改校正。”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海东说,“青鸥30”从今年1月首飞,历经数次修改,目前已完成量产版总体设计工作。
“青鸥30”试飞调试现场。
今年以来,刘海东团队先后自主开发出多旋翼、固定翼和复合翼三大类氢动力无人机,同时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能量管理模块自主开发,特别是在催化重整制氢、尾气催化燃烧技术、氢动力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逐步向工程产业应用过渡。
团队核心成员沈轶岭介绍,研究中心以氢动力开发利用为核心,进行技术创新与系列氢动力无人机开发,不管是传统的锂电池动力还是目前较热的氢动力,其核心是遵循产业发展的轨迹与不可逆趋势,“它强调技术的原始与独创,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可以进行产品加盟,但核心技术你仿不来也学不来,这也是打造产品线闭环有效手段。”
他举例称,依托研究院孵化企业晴空动力科技即将进行量产的“青鸥30”,是国内第二架首飞成功的氢能、垂直起降、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巡航时间长达9小时,其最大的“卖点”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和能量管理模块设计,实现了燃料电池进气、散热、推进一体化设计,为长航时与高载荷提供了最大保障。
沈轶岭介绍,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是通过气动结构设计创新,使无人机飞行和燃料电池工作状态耦合,降低了燃料电池附属系统功率,大幅度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目前,该技术获得了中国商飞青睐,双方已合作完成了基于运12E通航飞机的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总体设计。
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试飞。
另据了解,今年6月,成功首飞的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也已进入定型量产前的总设阶段,这是研究中心独自开发的一款长航时大载重的氢燃料电池旋翼无人机,机身为碳纤维框架,强度高、重量轻,其续航时间、距离和载荷是同等起飞重量锂电池无人机的3倍,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同样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广泛用于物资投放、应急救援、地形勘测和边防巡逻等多场景、多领域。
拓展应用 发展中继通讯服务
在无人机上搭载中继通信设备,在紧急情况及特殊条件下搭建无线自组网用以实现区域内宽带无线信号覆盖,是目前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中心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中继通讯测试。
刘海东介绍,无线自组网(MANET)是一种无中心、支持多跳路由和动态拓扑变化的分布式网络。它不依赖任何基础通信设施,可以临时、动态、快速构建,具有自组织、自恢复、高抗毁的能力,支撑数据、话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多跳传输,可用于公安消防、反恐特勤、物联网、智慧城市、矿井作业、抢险救灾、航空组网等众多场景。
他表示,市面上已有的锂电/油动无人机受能量密度及动力转换设备复杂等限制,航时和负载能力有限,不能做到长时间滞空,对无线自组网需求有着“先天不足”,而氢动力无人机可以打破现有无人机的航时壁垒,能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更长航时,更高负载能力。
目前,研究中心依托晴空动力科技已完成氢动力无人机系统自组网通讯测试,可在半径二十公里的范围内实现基于宽带IP网络的无线信号覆盖,并正式推出中继通讯服务。刘海东表示,使用氢动力无人机进行无线自组网通讯,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特殊区域内快速构建动态、稳定的通讯网络,且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可使无人机保持超长的滞空时间,保障无线自组网长时间稳定运行。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